学生工作

学生管理
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管理 > 正文
情绪洞察,心海导航——辅导员培训第二讲
来源:
发布:2024-11-16 09:35
点击量:
分享:

为提升辅导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度与应对能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近日,天门职业学院开展了辅导员培训系列专题讲座,第二讲由丁毓老师主讲,主题为《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

讲座伊始,丁毓老师以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和现实校园中的典型心理案例开场,瞬间吸引了全场辅导员的注意力,让大家深刻意识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也感受到了掌握识别与干预技能的紧迫性。

在学生心理问题识别部分,丁毓老师详细阐述了从多个维度去察觉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隐患。她指出,学生的情绪表现是重要的观察窗口,如长期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易激惹等情绪波动可能预示着心理问题。像有些学生原本活泼开朗,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都提不起劲,这就需要辅导员格外留意。

行为方面,丁毓老师列举了诸如逃课、成绩急剧下降、社交退缩、过度上网、自残等异常行为。她特别提到,一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变化,如频繁咬指甲、反复整理物品等可能是学生内心焦虑的外在体现。同时,身体症状也不容忽视,例如不明原因的头痛、胃痛、失眠等躯体化反应,可能是心理压力在身体上的映射。在人际关系上,若学生突然与朋友疏远、与室友关系紧张或者频繁更换社交圈子,也可能是心理困境的一种信号。

丁毓老师还深入讲解了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特点与表现。对于抑郁症,学生往往会有持续性的悲伤、自责自罪、失去兴趣和动力,甚至产生自杀念头;而焦虑症则表现为过度的紧张、担忧、恐惧,常伴有心慌、手抖、出汗等身体反应。

在干预策略环节,丁毓老师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当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的苗头时,辅导员首先要建立信任关系,以温和、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和支持。例如,可以选择在安静、私密的环境中与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与困惑,不急于评判。

接着,丁毓老师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干预技巧。对于轻度心理困扰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情绪调节,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的自我暗示、运动锻炼等。同时,鼓励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避免过度压力。在必要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丁毓老师指出辅导员要迅速启动转介机制,联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或专业的医疗机构,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转介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学生的情况,做好交接工作,并且持续跟进学生的治疗进展。

讲座过程中,丁毓老师还设置了互动环节,辅导员们纷纷提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关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案例和困惑。丁毓老师一一耐心解答,并组织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最佳的应对方案。这不仅让辅导员们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在实践经验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启发。

最后,丁毓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再次强调了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和责任。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用爱心、耐心和专业知识为学生筑起一道坚固的心理防线,帮助学生度过可能面临的心理难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茁壮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美好的未来。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而辅导员们也带着满满的收获,准备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