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4周年以来,天门职业学院正通过探索实践,深化思政课教学综合改革,拓展理实一体、交流互鉴、科技赋能三个维度,加快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理实一体:“现场教学”助推“大思政”
玉湖畔春风习习,人头攒动。84名青干班学员们浏览茶廉文化展区,聆听“以茶寓理、以茶促廉、以茶悟真、以茶明志”的系列廉政故事,观赏茶文化相关诗词歌赋,体察天门作为茶圣故里所阐发的茶道廉理,领悟“精行俭德”“廉美和静”的茶德品性和“茶廉相融,清风正气”的文化底蕴。
“大家知道抗日战争时期的天门是怎样的吗?英勇的天门人民是如何抵抗的呢?”3月21日,天门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欢走到天门市抗日战争宣传展板旁启发式提问,在互动中将抗战的故事娓娓道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VR智慧实践教育基地内专门设立了党史教育、地方革命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宣教展板。
天门职业学院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茶文化专业特色,深入挖掘茶圣陆羽与传统茶文化中的清廉基因,充分发挥茶廉思政的教育、示范、引领、导向作用。学校建成天门市茶廉文化教育基地,精心打造“茶廉相融,浑然一体”的廉洁文化品牌,构建以一湖(玉湖)、一馆(清风茶馆)、一径(茶廉景观小径)、一廊(茶廉文化长廊)、一场(清风广场)、一亭(清风茶亭)、一院(茶学院)为主的清廉校园人文景观体系。通过精心设计现场教学路线,为党性教育培训“去哪儿”、理论学习“怎么学”提供了创新思路。
交流互鉴:“高峰论坛”探索“大思政”
4月9日,天门职业学院举办以“全面推进‘大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构建”为主题的湖北省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育高峰论坛。来自30余所省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政课骨干教师参会。
主旨论坛上,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分享了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社会服务、党建思政等方面建设特色鲜明马院的做法和经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熊友华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功能失位、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功能回归等三个方面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进行集中论述。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学勤围绕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根本保障、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途径、思政课教师队伍和马院建设的关键作用、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在专题论坛中,多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介绍了各自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特色和经验,畅谈了各自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中的思考和感悟。
在交流发言环节,不同特色型高校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针对如何发挥行业特色型高校优势,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展开了广泛交流和探讨。
此次论坛凝聚了全省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广泛共识,搭建了交流“大思政课”建设经验的优质平台,汇聚了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有助于“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VR课程”夯实“大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但具体落实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把统一性要求落实好,鼓励探索不同方法和路径。
5月,在天门职业学院的一堂思政课上,60名学生佩戴VR眼镜,沉浸式“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这样别具一格的“亮眼”课程深得学生喜爱。“这种上课方式不仅有趣还能记住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同学们现场分享课后感受。
为解决思政教育形式方式单一,学习者参与感和实效性不强等痛点,天门职业学院提供VR党史学习教育的解决方案,投入150余万建成思政VR智慧实践教育基地,依托VR技术设备,逼真还原百年建党史中的重要事情、英雄人物、经典战役等历史场景,让学习者穿越过去身临其境感悟红色革命精神,让红色教育更具亲和力、感染力、生命力。
天门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争元表示,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加有效深入,环环相扣的提问环节让晦涩的理论不再与学生有距离感,真正实现了入脑入心的思政课效果。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师,这种走出去、沉浸式、有效互动的授课模式也为我们开展思政课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思政课改革任重道远,需要绵绵用力。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建设要走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加快步伐、用对方式,创新路径、提质提速。天门职业学院将结合课程设计和开发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让学生们真正爱上这门重要的课程。